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

真假難辨


         多功能智能手機已是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,其中“iPhone”更是備受全球熱捧的手機之一。然而正所謂“樹大招風”,一直以來仿冒iPhone的冒牌手機也經常出現,而據傳媒報導,最近國內出現一部仿真度極高的冒牌貨稱為“SoPhone”。除了外形和真“iPhone”極之相似外,包括超薄機身和輕觸式屏幕做到分毫不差,而且更能Wi-Fi上網。雖然從外觀上難以分辨,不過手機內的應用程式就和真的相差太遠了,例如沒有3G和沒有App Store,內裡的操作選項很多也是假的,例如按下Youtube選項也只不過是觀看預載在手機內的短片。

         當然,除了假iPhone外,在我們的生活中亦有不少假貨充斥,就如早前海關接獲市民投訴,指荷蘭園某時裝店涉嫌售賣冒牌貨,經搜查後在店內檢獲七個疑偽冒同一品牌的手袋,並以遠低於真貨的價格出售;除了在“現實世界”中出現外,假冒貨品甚至還在“虛擬世界”的互聯網上出現,以往亦有本澳大學生因在網上刊登廣告售賣冒牌波鞋而被拘捕。

  事實上,相信大家也知道無論在現實中或在網上售賣假冒貨品,同樣會涉及刑事責任。《工業產權法律制度》中有規定售賣假冒貨品的罪名,一旦罪名成立,最高可被判監禁六個月及留有刑事案底。

         當然,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要分“真”與“假”其實並不難,除了從外觀去分辨外,假貨的售價亦往往比正貨低得多。然而有時候,有些不法商人卻企圖魚目混珠,將假貨以真貨價錢出售使大眾蒙受損失,甚至把假貨出售給外地遊客,嚴重損害本澳的旅遊形象。所以法律規定,若有人把假冒貨品以正貨價錢出售,除了會涉及售賣假冒貨品罪名外,還會涉及“貨物欺詐罪”。貨物欺詐罪一旦罪名成立,最高可判監五年及留有刑事案底。

         雖然大家也明白打擊冒牌貨品的重要性,然而要有效杜絕假貨在市面流通,單靠有關當局嚴厲打擊是不足夠的,亦需要每位市民的通力合作。若大家發現有店舖售賣假貨便應馬上向海關舉報,官民聯手對有效杜絕冒牌假貨也非常重要。


(註:本文內容主要參閱第97/99/M號法令和<<工業產權法律制度>>第292條及第6/96/M號法律第28條)

(原文刊登於華僑報"法律資訊站"專欄2010年1月12日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